“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头上是一片风云,脚下是遍地裂土。上海浩信青年律师袭五四之魂,追梦未来。”
梦是记忆的延伸,幽悬在记忆中的那一抹蓝色,是蔚蓝色的大海,是湛蓝色的晴空,是人类穷极一生所追寻的轮回之境。当海天一色、暮鼓晨钟、地狱天堂坠入人间,站在四月的尾巴,乘着风,追寻着一缕迷思,便入了这蓝宝石的梦境。
日光折射下的海面有些潋滟。海,蓝的透彻,隔着海面可以看到珊瑚的斑斓,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鱼。目至远方,海,蓝的有些沁人,及至近处黄绿蓝三色阶分层的海面又有些炫目。
赤脚漫步在沙滩,当海天交接处的浪花迭起,一捧又一捧的海水没过脚踝,转身沿着海风吹拂的方向望去,迷醉于一望无垠海岸线的间隙,瞥见沙滩上脚印被海浪亲吻过后消逝,此刻,似乎才真切的感受到巴厘岛的模样。一把白色的躺椅,一叶碧绿的树荫,一片蔚蓝的大海,一晌悠闲徜徉的午后。夕阳西沉,余晖四下,落红将天空挂满了罗衫,氤氲了一方天地。
金巴兰海滩的日落
三杯两盏间,夜幕垂临,微凉的夜色混着海浪拍打海岸的悉碎,只眼望向星河,海风拂过,似若一片轻鸿,浮游天地。
初见巴厘岛,扑面而来的大海温润与鸡蛋花的清香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香火味儿。当信步在巴厘岛的街巷中才恍然忆起这味道,狭窄的近乎单行道的街道两侧林立着不计其数的神龛(当地人称作家庙)。从导游阿洋口中得知,当地人财富象征便是家中神龛的数量,如此便形成了巴厘岛独特的文化,三步一庙五步一神。当地人极尽其所有来供奉,祈祷得到神的庇佑。以至于走在路上常常看到地上摆放着鲜花和食物制作的小篮子,用作向神灵祷告的祭品;居住的屋子不能的高于祭祀用的椰子树;豪华村落建筑有碍神明的旨意等等繁杂的宗教礼仪。
乌布皇宫
与其说巴厘岛是一座城市,真实的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小镇,鳞次栉比的摊贩座落宛如上世纪欧洲罗马市场般的油画呈现,晃悠悠的人们用当地的语言谈论着今天发生的一些趣事,也可能是同中国人般友好地说一句吃了么。无法想象历经数年旅游业的洗礼后,巴厘岛还能保持如此退社会化的景象。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踏着散漫步伐的土著民漫无目的的穿梭在街巷。几个说不清是黑人还是晒的有些呈黑褐色的赤裸着上身的人们,躺在路边搭成亭子状的屋檐下小憩。阿洋说这是印度教人家里必须要修建的发呆亭,在印度教文化中男人不需要工作,睡醒之后举一杯咖啡在发呆亭发呆就好,恩…还真是让人羡慕的生活…
发呆亭
发呆亭穹顶
恍惚间,已是踏上归途的时刻。彩云易散琉璃脆,梦到了该醒的时候。东西方文化爆炸的冲击下,划地自圈,拒绝前沿的科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然南山般的避世生活。当地人看似盲目的虔诚,却也是人生的另一番光景,纵声名傲世,也终将陨落,不外乎三抔黄土。回归社会的生活又显得有些忙碌,但人生卷轴中仍该留有一座发呆亭,如同再传奇的画卷也空有留白,停下脚步,放空思绪,世间无二。
即将成为海贼王的“男人们”
浩信律师们的漂流
梦是记忆的延伸,以刀尖入水,显微镜看雪,就算反复如此,还是忍不住问一问,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描绘巴厘岛,我想应当是: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供奉,凡人皆应有梦。
弢
2019年5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