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信评论

法商结合八步法

——刘斌博士演讲系列之二


好了,讲到这里,我想基本讲清楚了法律思维和商业思维的差异,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法律思维和商业思维,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既然法律思维和商业思维如此格格不入,那么,法律人又如何能培养商业思维,来处理商业事务呢?我想唯一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找到一种能将法律思维和商业思维融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在为具体的商业项目或交易做法律方案时,我常常持一种反思的视角,即用法律的思维来反思商业,用商业的思维来反思法律,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我将这种方法细化为八个步骤,叫法商结合八步法,这个方法在我们团队一直在用,很有成效。我想给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先讲第一步。在商业类法律事务中,律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交易项目量身定造方案和规则。如何来量身定造呢?我想,第一个步骤就要和当事方进行深入而充分的沟通,明确他的核心关切,了解他们进行相关交易的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比如,前面讲到的股权买卖,出卖股权是为了融资,还是真正想卖个好价钱?购买股权是基于财务性的考虑,还是想真正控制企业进行经营?委托方的需求和目的不同,决定了同样一个事项的具体法律方案不同,因此,我们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必须要将这些问题弄清楚。这是第一步。


在明确了交易的目的和动机及掌握必要的资料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调查研究,在具体项目中,我们常常称这个步骤为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一般分为财务尽职调查和法律尽职调查,我们律师往往只负责法律尽职调查。一般而言,法律尽职调查一般围绕股权、债务、债权、重大资产、重要资质和知识产权、重要的交易合同、公司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详细的调查来尽可能多地发现目标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因为今天不是专门讲尽职调查的,对于这些尽职调查的项目我就无法一一展开来讲了。

但是,我还想提示一下我们比较有特色做法。在具体的尽职调查中,我特别注重对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混同度的调查。一方面,我们非常重视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及对应合同的调查,如果公司对股东有大量无法解释的其他应收款,那么说明,该股东实际控制公司,存在大量挪用公司资金及财产混同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们会重点关注关联交易,对于重大的交易合同或者小笔或经常发生的交易,我们往往要追溯到该交易对手公司的股东,追查该公司股东与目标公司及目标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关联。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我们就可以大致判别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混同度,对公司与股东之间混同极高的标的股权的收购,就要更加谨慎。

调查研究之后就是第三个步骤,想象。在做项目时,想象是非常重要的,股权交易、破产重整方案中创新性想法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最初都是靠想象得来的。想象的要点,就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我喜欢拿一张白纸,写写画画,把所有的灵感及想到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写下来。这个步骤是不能省略的,如果没有想象,不仅不能全面地发现问题,而且整个方案也会失去灵魂。所以,我要求我的团队所有人,结合尽职调查的情况,尽力去想,每个人都独立地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写出来,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个阶段一定要脑门大开,所列的问题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哪怕五花八门、凌乱无序,哪怕这些问题在现实中不大可能会发生,也要把它列出来。

有了想象之后,接下来的第四个步骤,就是开讨论会并对问题进行归类、精简和梳理。开讨论会的目的有三项,一是归类精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问题进行体系化的梳理;三是,大致明确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对问题进行归类。助手们列的问题,我自己想的问题,很多问题是一样的可归为一组,另外,一些想象的问题,结合整个方案的交易背景、交易目的和交易对象,在现实中不大可能会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简过滤,留下真问题、大问题。在过滤完之后,我们还要对问题进一步梳理,使得这些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面貌呈现出来,并初步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过这个讨论会之后,我们会呈现一项成果,就是问题清单,这个问题清单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明具体的问题、问题的重大程度及解决方案。最后,我们会把问题清单放进尽调报告中,一并提交给委托方。从反馈的情况来看,问题清单事实上要比具体的尽调报告,更受委托方的欢迎。很多委托方告诉我,问题清单中所列的问题一目了然,我只需看这个问题清单,就能明确风险所在,谈判要点,后面厚厚的一叠报告,我就不用看了。这就是第四个步骤。

好了,接下来是第五个步骤,草拟合同提纲和核心条款。合同写作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围绕问题和当事方的基本设想和核心关切,列明合同的写作提纲,拟定核心条款。合同写作提纲就是要明确合同的写作要点,包括系列交易合同由哪几份具体合同组成,每份合同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每份合同如何草拟等,并列明合同的基本框架及量身定制的核心条款。我要求我的团队在写作合同前,一定要写好合同写作提纲,这个提纲经我审阅、修正后,才准许其进行具体合同条款的写作。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步骤呢?因为提纲是系列合同骨架,是合同写作的指引,提纲出来了、量身定造的合同条款出来了,整个合同基本也就出来了。这就好比写论文,写论文时,我们往往要花大量时间来列提纲,提纲其实凝聚了我们的所有灵感和创造,以及关于整篇文章的逻辑思考,如果提纲列好了,接下来就是往里面填东西,这就容易多了(如果连提纲都没想好,就拼命写作,往往会做很多无用功,整个文章可能会是东拼西凑,没有章法和灵魂,而且日后修改包括逻辑上的调整,会更加麻烦。写作要有一个纲要,写合同同样也是这样,这就是提纲挈领)。列提纲和写作合同的核心条款是我所强调的第五个步骤。



接下来,就是第六个步骤,那就是充实合同的内容和细节,在这个阶段,参考恰当的合同模板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说到合同模板,很多人都喜欢上网找,我呢喜欢自己去收集。在并购项目中,甚至在诉讼案件中,都会不经意地发现一些很好的合同或条款,我会叫助理赶快将这些合同扫描出来,放到我们的合同模板库中,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予以编排,这些合同是经过自己消化的,凝结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旦要用的时候,调用起来就非常方便。当然,对一些常用的条款,比如股权对赌、资金监管等条款,我们还会专门整理各种条款备用,甚至会结合模板,亲自起草一些模范条款。正因为有了合同写作提纲和合同模板的支撑,写作具体合同条款反而变得相对简单,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展开了。

合同初稿成型后,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换位思考,这就是我所强调的第七步。所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要在合同和交易方案中解决对方的核心关切。有些人可能会问,律师不是仅仅代表一方当事人吗?为什么还要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我想说的是,合同本质上是双方的合作机制,如果不尊重对方的立场,不解决对方的关切,这个合同还能签得成吗?想想中美贸易谈判中,美方的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表现,大概也就知道结局如何了,所以要想谈合作、签合同千万不要学美国。



我常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律师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写合同,这个合同文本一提交给对方,整个氛围就变了,谈判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下去了。一番剑拔弩张之后,往往会不欢而散,如果还没有不欢而散,接下来肯定是漫长的冷却期,合同要几易其稿,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双方拉回谈判桌。你看中美谈判一年多时间,花了十三个回合都没谈出一个最终的结果。我始终认为,对方的核心关切始终是不可触碰,不容回避的,如果在合同的初稿中就能较好地解决对方的核心关切,那么,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既然你解决了我的核心关切,我当然也要考虑你的核心关切,这就自然而然地将对方引上了换位思考的轨道,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好了,换位思考,这是第七个步骤。

接下来是第八个步骤,也就是对合同(方案)初稿进行反思和修正,这个阶段要进一步和当事方沟通,听取当事方对合同初稿的意见,并对合同进行修正。初步修正后,如果时间有充裕,不要急于定稿,把合同放在那里沉淀两三天,在这两三天的沉淀期,这段时光,你最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刻意去看合同。你可能在悠闲地喝咖啡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发现在高强度工作中没有发现的更好的做法和漏洞,此时,你要赶快把这些灵光一现的想法记下来,并对合同进行再一次修正。合同修正完毕后,就是要对合同文字和相关表述进行校正修改( 四轮六遍校对 ,两个助理交叉阅读,独立修改,自己再作修改,修改后再交由两助理单独阅读,而后再自己阅读,无误后定稿)。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