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信评论

浩信人文沙龙NO.3——寻找正义宪法读书分享会

还记得上一次随手拿起那些从书店带回热忱,会是一个斜阳漫步的午后,又或是一盏昏黄烛灯的午夜,化身故事主角,体验一段痛快而又哀艳的绝恋、烂柯人伶仃孤苦的一生是什么时候吗?曾几何时,总会驻足在街角的书店,是轨道电车疾驰过后漫天散落樱花的封面、是踟蹰时恰好看到了一本名为《未了》似乎可以找寻答案的诗集、也可能仅仅是那天天气好的需要买本书,列队在架之后,却发现连掸去积月的落灰也有些浪费时间。喧哗的时代让读书这件小事显得有些难能可贵,读书向来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适当目的性的阅读会使人乾明方向,功利性的阅读则可能迷失自我。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于2019329日,举行读书分享会主题沙龙来与众位一起“读书”。




本次读书分享会主讲人是《寻找正义宪法》的作者刘斌博士,分享会主持由我所季家琛律师主持。





分享会在人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中展开,刘斌博士认为读书的目的无非是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为自己的在这个世界中找一个坐标。进而将人分为“以己度人”的人、机械参照典范的人、明知圆融的人、站在人类塔尖灵魂式的人四类,谈到孟德斯鸠的一生对世界的贡献,专制与自由,引申出以人为中心人性思维的重要性,独立思考、拥有自由的人才是人类追根溯源的起点。通过中西方历史轨迹的对比,揭示出中西思维的路径的迥异,西方由小到大,从己出发的思维;而东方思维由大到小,从某种权威出发,称之为“道统”的统领。分析出中国在现代化自由进程的道路上缓慢前行的缘由,孔孟之道固然在巩固统治者地位的同时对社会的推进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的人性束缚也使得后期中国停滞不前,沦为列强强袭的鱼肉。在当代,思想禁区的逐步解放,相信我国人民思维、思想与制度的转型也在不远的将来。而不可置否的是书籍的阅读是拓宽思维的重要途径。

会后,众多参会人员与刘斌博士就西方中世纪宗教与中国古代的集权统治;道家、儒家为代表的精神指导与苏格拉底为主的欧洲文化所导致的文明轨迹不同,以及中国科举制所造成的封建体制思想老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众人也纷纷表示此次分享会受益匪浅,广泛的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不仅仅是接纳和包容多元的事和物,更是在对构建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方面多有助益。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或许有些阅读、甚至大部分的阅读显得无用,无法即时性运用的书还是否值得为之“荒废”呢,答案无从得知。如同这个满地都是六便士世界,却仍有人抬头遥望天边的那一轮明月。